结直肠癌前病变指本身不是癌,但有恶变风险的组织病变,常见的有三类。
三类常见癌前病变
腺瘤性息肉:这是结直肠最常见的癌前病变,包括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的管绒毛状腺瘤等,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最高。发现腺瘤性息肉要积极处理,切除后可使未来患结直肠癌风险降低一半以上。因此,拿到提示有腺瘤的肠镜报告,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,及时处理。
锯齿状病变:部分结直肠癌可由锯齿状病变发展而来。这类病变因腺体呈锯齿状排列得名,包含增生性息肉,无蒂锯齿状腺瘤、息肉,以及传统锯齿状腺瘤等。多数为良性,但无蒂锯齿状腺瘤常被视为癌前病变。它比腺瘤更隐蔽,比如无蒂锯齿状腺瘤、息肉扁平且有黏液覆盖,肠镜下难发现,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才能检出。一旦发现,要像对待腺瘤一样切除并严密随访。
炎症性肠病相关病变:长期活动性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(累及结肠者)这类炎症性肠病,虽本身不是肿瘤,但反复炎症会使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损伤和再生,时间久了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,进而发展成癌,一般发生在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身上。所以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8~10年后应定期做肠镜检查。
此外,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、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也属癌前状态,高危人群年轻时肠道可能就有异常,需特别重视筛查和干预。
高危人群要警惕
在普通人群中,结直肠癌中年后发病率升高,50岁以上人群和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(家族史、肠道炎症、遗传易感、生活方式不良等)的人,是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点对象。
筛查方法:给肠道做“年检”
大部分结直肠癌源自良性癌前病变,转变需数年,定期体检发现并清除癌前病变是防癌关键。一般50岁以上人群,每年大便检查结合每隔5~10年的肠镜检查是有效组合;高危人群应尽早做肠镜,进行评估。筛查中如有疑问要及时和医生沟通,别讳疾忌医,目的是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治疗策略:防患于未然
发现癌前病变,原则是“能内镜解决的尽量内镜解决,内镜解决不了的尽早手术”。癌前病变处理及时预后好,即便发展为早期癌,规范手术加辅助治疗,多数患者也可长期生存,所以不要害怕检查出的问题,积极治疗能换来健康安心。
来源:中国健教协会